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/因應氣候法三讀…碳費徵收找解方
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122331/8244340
以下是文章的五個重點整理:
1.《 巴黎協定》與氣候目標
《巴黎協定》設定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℃以內,並努力將升幅限制在1.5℃的目標。為此,各國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,並持續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。
2. IPCC警告極端氣候影響
IPCC在其報告中指出,若全球溫度上升超過2℃,極端高溫、海冰融化、物種滅絕及海平面上升等將成為不可逆的災難。而地球升溫已超越1.1℃,因此快速削減碳排放是迫切之需。
3. 極端氣候事件增加
隨著各國經濟復甦及工業活動回升,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幅度低於預期,2023年全球發生了多起極端氣候事件,如加拿大和美國的野火、中國和越南的洪災,全球面臨嚴重的氣候變遷衝擊。
4. 全球加速制定氣候法規
各國逐步加強氣候法規,例如歐盟於2023年8月發布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,並於10月開始試行;美國加州通過了兩項氣候相關法案,要求企業揭露溫室氣體排放與應對氣候變遷的計畫。
5. 台灣的氣候法與企業挑戰
台灣在2023年1月通過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,法案涵蓋多項修法重點,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、達到淨零目標。未來企業將面臨碳費徵收機制與國際碳定價的挑戰,需要及早準備應對。
源晟認為台灣在全球氣候變遷應對與淨零減碳的過程中,可以扮演以下幾個關鍵角色:
1. 淨零技術的創新者與出口國
台灣在半導體、綠能科技、智慧製造等領域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與產業基礎,尤其是電動車、再生能源(如太陽能、風能)和節能設備等領域,這些技術對減少碳排放具有關鍵作用。台灣可以透過技術創新及出口,幫助其他國家加速能源轉型和實現淨零排放。
2. 亞洲區域的氣候行動領袖
台灣可以在亞洲地區樹立減碳與氣候行動的標杆,推動區域內的國家和企業共同應對氣候變遷。台灣可以與鄰近國家(如日本、韓國及東南亞國家)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,分享減碳經驗和技術,並透過經濟與貿易協定促進區域內的綠色經濟合作。
3. 碳市場與碳定價制度的參與者
隨著國際碳市場及碳定價機制的逐步成熟,台灣可以積極參與碳交易市場,並制定國內的碳費與碳交易制度,以符合國際標準。這不僅可以幫助企業適應未來的全球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等國際規範,還能提升台灣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。
4. 政策制定的先行者
台灣政府已通過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,並逐步推動與氣候相關的政策與法規。台灣可以作為先行者,設計出具有前瞻性、可持續的碳管理和減碳政策,並且在執行這些政策的過程中累積經驗,進一步影響和引導其他國家制定相關的氣候政策。
5. 推動企業轉型與永續發展的典範
台灣的企業必須面對全球的減碳壓力,尤其是在供應鏈管理與產品碳足跡揭露方面。透過推動企業逐步實現淨零排放,台灣可以成為其他國家企業轉型的典範,並且在全球減碳競賽中占據有利位置。企業的綠色轉型不僅能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聲譽,還能創造新的商機。
總結來說,台灣可以通過技術創新、區域合作、政策制定及企業轉型等多方位的努力,在全球氣候變遷應對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,並且為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做出貢獻。